名家评述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评述 > 正文

绿叶对根的思念

更新时间:2019-05-03 16:59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792次

  绿叶对根的思念

沈丹阳

      1972年盛夏一个炎炎烈日后的傍晚,我汗流浃背地背着满满一筐捡来的柴火从城郊回到家里,迎头看见小客厅里坐着一位老人,与父亲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,正慈祥地朝着我微笑。父亲说,这是你爷爷。

 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爷爷沈锡纯。自此,我和爷爷开始了36年的爷孙缘。36年中,爷爷与我共同谱写了一曲爷孙情深、砥砺奋进的交响乐章。

  那年我七岁,上小学二年级。当时爷爷已被下放到闽北武夷山区的崇安县两年多,突然被揪回老家交代“历史问题”,回到多年未归的诏安交代完所谓历史问题后,返闽北路过漳浦,顺道来看我们一家。

  爷爷在家里仅住了两天。两天后,望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眼神和泪眼婆娑的脸庞,不太懂事的我欢天喜地地告别全家人,随着爷爷离开漳浦,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。爷孙俩先乘汽车经漳州转火车到南平,再搭乘长途汽车,辗转一天后来到崇安县星村公社红星大队长涧洲生产队。在这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偏僻穷山村,我生活了将近半年,半学半玩地上了一个学期的课,直到夏天才由父亲专程前来领回漳浦。

  若干年后,当我好奇地问起为何爷爷初次见面就把我带走时,父母亲回忆说,我是爷爷的长孙,小时候聪明好学,又有些贪玩,课余经常帮姐姐上山捡柴火、采兔草,干点小农活。爷爷看到我,十分喜欢、怜惜,本来只是试探着问父亲能否把我带到武夷山和他住一段时间,没想到父亲一口答应,更没想到我本人居然也满心欢喜。尽管母亲很舍不得,而且我正在上小学,但父亲认为这对我的成长有好处,且对上学并无妨碍,于是欣然应允。

  在武夷山,我们全家九口人住在村头三四间小木屋里。因为是用当地木材简易搭建的,又濒临九曲溪,我印象最深的是,夜间总可以清晰地听到溪水流淌哗啦啦的响声;每逢天降大雨,狂风骤作,溪水暴涨,感觉整个家马上就会被冲进溪流中似的。由于房屋总是透着风,夏天并不感到闷热,只是蚊蝇无数;但冬天就是另一番情形了,到处寒风刺骨,冷得让人无处可躲。

 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爷爷每天坚持作画七八个小时。除了到野外写生,印象中他总是站在简陋的卧室兼画室中,或凝神构思,或挥毫泼墨,十分认真、专心、自得。画的除了老虎,大都是在这里到处可见的花鸟、虫鱼。我在村头一个小学上课,全校共有三个年级、十来个学生、一个老师。课余时间,我最喜欢跟着爷爷深入清幽的山林中,看爷爷写生,听他讲各种珍禽习性。融入到没有政治纷扰的大自然中,与淳朴的山民和谐共处,爷爷总显得特别开心、放松,充满活力。也正因为如此,尽管山村的生活异常清贫,连起码的温饱都不容易,但这却是爷爷艺术创作的高峰期,这时期,他画出了《武夷珍禽》、《武夷隆冬》、《横笛归牧》、《高谷归樵》等许多佳作。

  和爷爷等过着既贫苦又怡然自得的山村生活,一晃半年就过去了,19731月,我依依不舍地告别爷爷、告别武夷山,回到父母身边,继续自己的学业。

  时光飞逝,再次见到爷爷已是将近十年后的事了。1982年,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,我专程前往福州看望爷爷(那时爷爷已落实政策回到福州),与爷爷生活了将近一个月,再次朝夕相处,聆听爷爷教诲。

  第三次与爷爷长处,是三年后的1985年春天,大学临毕业时我在福州实习两个月,住地和实习单位省外贸中心大厦都离爷爷家不远,我隔三差五地去爷爷家,和老人家聊聊天。

  1997年,我参加中共福建省委党校“中青班”培训,四个多月间,几乎每周都可以见到爷爷。这是我和爷爷长处的第四个阶段。

  除了这四个阶段,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,每逢出差或放假,都会挤时间去福州探望他老人家。每次见面,爷爷总喜欢把我单独叫到他的小客厅兼画室里促膝长谈,谈国事、叙家史、讲学习、话人生,无所不谈,用意只有一个,就是教育我勤实做人、积极向上。爷爷博大的胸怀,丰富的学识,睿智的话语,不断激励着我,引领着我,启迪着我。爷爷不仅言传,而且以实际榜样让我见证、学习其勤实奋进的精神。爷爷的一言一行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对我都是极大的激励。

  爷爷的一生,有着太多的精彩、坎坷与传奇,有着说不尽的故事。很多年前我就谋划着,有朝一日,一定要把爷爷的人生、思想与故事,以及我们爷孙情深、砥砺奋进的交响乐章,好好记录下来。

(二)

  作为著名画家,爷爷生前创作了大量国画精品,给国家、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。爷爷还是个教育家、思想家,遗憾的是,这方面他没有专门留下著述。

  现在回头看,在我的成长历程中,爷爷对我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。一方面,是他的坎坷人生经历和他的为人处世态度给我启迪;另一方面,是他和我数百个小时的谈话,以及给我的大量书信对我的直接教育。

  爷爷去世近五年后,我整理、重温了自1981年我上大学至1996年从北京回到厦门工作15年间他写给我的近百封书信,深感爷爷的书信还是其思想轨迹发展、人生信念形成以及爱国爱乡精神、艺术创作理念等多方面的忠实记录。他这一辈子写下的书信数以千计,如能好好征集、整理、挖掘,将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。

  下面仅摘录一小部分爷爷给我的来信,就可以窥见、领略到他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谆谆教诲教导子孙要热爱祖国、高尚清正、刻苦勤奋、谦虚好学、简朴为恒、助人为乐、实在做人、奋发向上的。

  1981928日我刚考入厦门大学不久,他在给我的第一封信中告诫道:“第一学期要在学习上和表现上得好评,并给老师同学良好印象。要虚心谦逊,事事自知体会,从善从长着想。随着年龄增长,做人道理当然要更加明了,分别是非,体察好歹。”“而今步上成长道途,所谓读书悉理,最是良好的教育,才能取得良好的成就,也即读书做人连在一起的。”

1983419日:“学期近半,应集中精力学业第一,需知无实际技业学识是难于取上上的福分的。其次,做人还须抱有大好志趣,实实际际为第一。”

  1983929日:“新的学年要更加努力、实际,从实学,处处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世”,“长远的事业是由长远的思维志趣刻苦认真所以取得的。”

  1984520日:“你应以实际努力取得根本实学,为将来建基立业的真本领,才是高贵。切切记住。”

  19841122日:“每个有志趣的各阶层成员,都要以实际摆开能力本事,尚虚浮者必然被挤落下去。无论在学与接触社会,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求切实有益,从正道长远着眼。自古成才者多从刻苦崎岖而奋发出来。这些方面例子很多,所以美兰之香不易闻,益友良师得时难。”

  1985822日爷爷在我刚踏上工作岗位后给我的第一封信中提出殷切期望:“事事要遵循认真学习、谦虚实际,闲时多看书、学外语,做个好模样、有志趣的好人员、好后代。这是党和政府及领导、首长的最大寄托和希望。切切做到!”

  19851029日:“你陪同长者访问历览名城胜迹,这对你极有好处。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涉纳,兼而至之。但要时刻用功思索,切勿虚度时光。要认真学习好榜样,有志趣,有礼貌,好品德;事事请教长辈、同事,不可因循随便;闲时多读一两门外语;字要写好,规矩准神,仪表端庄,养成大好心怀而不落俗。热心为党、为国、为人民。须知吾家有祖而下积弱受强霸欺凌,祖国亦然。好男儿立志成事业,交朋取友要以高尚、清正、有志趣,无事奢浮、轻薄之行为。能如是,善甚!慰甚!

  198623日:“看到你能事事勤学自觉,甚是欣慰,但不够的地方你还须时刻记住,请教领导长者、同事,切不可马虎过去。青年时期不勤学、贪闲懒,犹如逆水行舟,那样不进即退。可怕的是到了中年、老年,回首一看,追悔莫及!这道理凡有理智良知的人都会理解的。”

  198649日:“你年纪还轻,要事事持恒认真,遵循规范,细心学习,不明白、不了解的事宜定要请示,居恒思省不够之处,不耻下问,及时领悟。这样做,积时累月,自然增加体会经历,特别是为人品德更是每个人所不可忽略。礼貌举止,不光是个人,而且国族体面都是关系的。”“要有大好志趣,把为国家为民族为党的蒸蒸日上作为出发点,胸怀无限豪迈广阔;立志为人不自傲、不轻浮,有条有理的处身立世,简朴为恒,助人为乐;善学古今学者志士英烈模范,他们清正亮节,治学立论,为国为民,生前事略楷模,值得后世千万年传扬不已!也即泰山与鸿毛之分野。”“长者爷爷的爱护教导,即是勉励后辈的希望,应时时处处,虚怀若谷,勤实为恒,不可简漫轻忽。”“时际榕城春来早,祖父不以年逾稀龄,照样执笔不停,望为四化大业多尽点滴能力!”

  1986520日:“望勤守职责,多学多研。你年事还轻,就是要不倦涉纳、请教,累积经验,使方长的来日为党、为祖国做出点滴贡献!”

  1986827日:“我一直是忙,炎夏酷热,我还是应省政府邀请作画,胡省长出访欧洲英、德、奥三国的礼品画由我个人承担。又,美国电脑专家教授应省科委邀请来闽讲学,也到家来访谈并要我去举行个展。这一切都是每个人从小到大应视为正常勤实努力的本分,万无贪闲懒逸。我年逾稀龄,尤感时间可贵,一直在与其赛跑,要追赶、追回灾难损失,好为祖国补做些应尽的天职。你年纪正是青壮时期,更应勤奋自励,遵循党和长者的教诲,事事阅历请教长辈,不可自专。要持恒学习,求合当代好青年、好人员的准则。”

  198699日:“你要处处讲礼貌,事事增强阅历,学成好模样。你的好表现,家中祖父母以下都感到欣慰的。”

  1986115日:“为事要阅历学行兼修。望勤实励学,事事遵循规范。祖国一日万里,年轻一代宜虚怀若谷,时时记住前辈创业之辛劳,勤守于中,努力求进,以不负党之寄望。”

  198727日:“知你一切进步,能事事尽到职守,勤学用功,待人接物时时刻刻向着有益途径,很感欣慰。这是年轻人唯一的好思想、好表现。望眼光放远,心怀宽广,好志趣,好行为,遵循党和领导的教导准则,事事向同事请教商量。是切!是望!”

  1988426日:“举止说话礼貌,要一一遵循,使人看过去,这年轻人既不简漫,且是有良好志趣、可负重寄前程的。这前程,是要为国为党为民分担大好职责与勤守规章制度。要事事谦虚细致,以尽到日常与长远之为人根基;要不骄不傲地学习、履行,加上遵循请教等等,等等。”“前人有句曰:常耻学之不及,欲寡过而未能。盖光阴流失,悔已不及也!”“自古豪迈志趣,宽广心怀,实为成名立业之至善典范。今日祖国寄望于新一代于青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、善为前程而勤朴实际努力者。”

  199039日:“你为公服劳,望事事遵循党和政府规章,对领导和同事交办互相尽起职守,做到处处于人于事于民众无憾无愧于心!这也即是本分。而未来的前程事事时时应从勤实为恒有以取得。望谨记行之。”

(三)

  201328日是爷爷仙逝五周年。爷爷离开我们这五年来,家里的亲人和爷爷生前好友、学生以及美术界的前辈们不断挖掘整理相关资料,包括档案、书信、老书报、老照片、媒体报道等,并陆续写了一些回忆文章,对爷爷辉煌传奇的一生作了回顾。

  为纪念爷爷百年诞辰,2010年中央教育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分别拍摄了专题纪念片《百年沈锡纯》;著名军旅作家李金明专程赴爷爷生前生活、学习、工作过的诏安、漳州、福州、武夷山等地采访,完成了反映爷爷百年传奇人生的纪实文学作品《慈怀浩气》;《中国书画》、《荣宝斋》、《中国书画报》、《美术报》等专业美术报刊出版了纪念专刊或刊发了专栏;我们亲属还捐售爷爷的部分画作,建立了武夷山沈锡纯艺术教育基金会,回报给他曾经生活工作多年的武夷山地区的人民。

  20101217日是爷爷百年诞辰,当天,人民美术出版社、荣宝斋画院、福建省美术家协会、福州画院等在北京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暨研讨会。范迪安、邵大箴、陈传席、陈醉、罗世平等著名美术评论家、画家在会上讲话并题词,对爷爷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
  如果说爷爷是参天大树中深埋于大地的根,我们这些受教、受惠、受泽于爷爷的亲属、晚辈就是那参天大树的片片绿叶。我和亲朋好友共同把对爷爷的这些回忆文章、历史图片、评论谈话、纪念题词和其他相关资料作了认真整理、编辑,虽然深知无法以此完整反映爷爷豪迈、精彩、传奇、灿烂的一生,也未能详尽记下我们爷孙情深、砥砺奋进的故事,但仍坚持将这些尚不太齐全的材料编辑成书出版,更多的是想在爷爷离开大家五周年的时候,以此表达、寄托片片绿叶对根的思念。

壬辰年冬月于北京